南方都市報
“為了讓孩子在音頻APP聽兒童故事,我長期開通VIP會員,今天想聽卻被告知需要另外開通兒童會員”,近日,有家長投訴稱,其在新續費了某音頻APP的VIP會員之后,卻無法繼續收聽兒童故事,感覺受騙了。此外,記者梳理發現,部分平臺還為兒童會員設置了不同程度的使用門檻,如會員在手機、電視、電話手表等終端不通用;會員內容“套娃”式收費,即使開通了少兒會員,個別內容還需再付費購買等。
為娃花錢是家長們必備且較為樂意的一項支出,兒童相關的優質產品與服務亦因此備受關注。相關市場調查數據顯示,0-12歲兒童父母是移動互聯網主力人群,線上活躍規模在3億左右。家長們既有購買力,又有購買兒童相關內容與服務的強烈意愿,這就導致了兒童相關的一切成為音視頻平臺的主力“吸金”方式之一,套路亦隨之而來。
開了VIP會員還要再開SVIP會員才能在不同終端使用,在VIP會員之外還有另外的付費內容“套娃”收費,如此熟悉的套路在視頻平臺上已經歷了幾番爭論,也產生了一些典型判例,結果,音頻平臺的兒童內容用戶又要面對熟悉的套路。在音頻平臺上,兒童內容一般分為免費資源和VIP資源,其中,VIP資源更豐富、制作更精良。然而,在一些音頻平臺,VIP會員資源以外還有兒童VIP資源,如果只購買了VIP會員沒有購買兒童VIP會員,打上“兒童VIP”標識的資源就無法收聽。例如,在喜馬拉雅兒童頻道,不少資源被標記了“兒童VIP”標識,平臺兒童會員專享權益顯示,“開通198元的年卡,可享受文學名著、科普百科、有聲動畫等1萬+專輯,100萬+聲音資源”,此外,還有免廣告、時長管控等權益。
音頻平臺在VIP會員體系外又設立兒童VIP資源,本質上和視頻平臺備受吐槽的“超前點播”一樣,都是設置增值壁壘、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。視頻平臺的“超前點播”指的是視頻網站在會員基礎上讓用戶再付費,獲得提前解鎖劇集內容的權益?!俺包c播”自2019年開始在熱播劇上試水,引起巨大爭議,其后,中消協評價稱,視頻平臺VIP服務應依法合規、質價相符,并出現了數起與“超前點播”相關的會員用戶告視頻平臺的案例。在巨大的輿論壓力與監管部門的約談之下,2021年,愛奇藝、優酷視頻等平臺均宣布取消超前點播,此事成為“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”。
消費者對于“超前點播”的吐槽尚未平息,音頻平臺又在VIP會員外推兒童VIP,重走“套娃”收費套路,置用戶權益與體驗于何地?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二十六條規定,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、通知、聲明、店堂告示等方式,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、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、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、不合理的規定,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。而無論是超前點播或是兒童VIP,都從根本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。
音頻平臺在VIP會員外設兒童VIP資源,本質上與已被取消的“超前點播”一樣,侵害消費者權益。有“超前點播案”教訓在前,音頻平臺本不應該重蹈覆轍。珍視用戶權益與體驗,其實也是在珍視平臺自身的商譽,與其用這樣的小聰明惹怒用戶,不如多花點心思在優質內容的生產上,會員多了收入自然不愁。
責編:
審核:姜凱寧
責編:姜凱寧